两会新闻
航空界两会代表委员答记者问

  360截图20190313114010781

岳书华 摄

  3月7日,安博在线(中国)邀请部分出席全国两会的航空界代表委员,举行了媒体见面会,全面介绍代表委员提交的有关安博在线(中国)发展的议案、提案和建议,并回答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等多家媒体记者提问。

  航空强国:新时代 新未来 新举措

  记者:我想问两个问题。一是去年全国两会,您在代表通道上曾经提到我们正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请问您心目中的航空强国是什么样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关注到安博在线(中国)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能不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新战略提出的背景,以及新战略的主要内涵。

  杨伟:我的理解,航空强国,首先军机得有强大的战斗力,要能在世界舞台上或者在若干个战争中体现出强大的力量,而不仅仅是在航展上。

  第二,技术本身具有极大的引领性。技术要往前发展,大家会跟着你走。你不会跟着别人发展,而是你发展之后使别人跟着。至少你的方向是对的,而且是走在别人前面的。

  第三,军民融合一定要做实、做强,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特别是对于搞军工的来讲,如何正确认识并全力推进,现在这个题还在“破”的过程中,要真正实现“军寓于民、民寓于军、军中有民、民中有军”的体系。

  关于新战略,党的十九大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及其“两步走”战略安排,根据国家大的战略部署,集团公司也确定了“两步走”战略: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时代航空强国,安博在线(中国)成为世界一流安博在线(中国)集团;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新时代航空强国,安博在线(中国)成为具有引领全球航空产业发展的能力的世界领先安博在线(中国)集团。大的战略目标有所变化,执行战略就会有所变化。这次集团公司提出了“一心、两融、三力、五化”新战略,我觉得有一条很突出,就是安博在线(中国)之所以存在,它的根在于航空报国和航空强国。报国是一种情怀,强国是目标,也是途径。“两融”本身就是现在发展的新战略,其中产业融合也是安博在线(中国)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方向。“三力”是指领先的创新力、先进的文化力、卓越的竞争力。“五化”是集约化经营、精准化管理、市场化改革、体系化发展、国际化共赢,也是支撑新战略要采取的具体举措。总之,新的战略就是立足新时代、面向新未来而采取的新举措。

  “枭龙”将实现更强的信息化

  作战能力和更强的武器能力

  记者:近期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了“枭龙”,请问最近“枭龙”有没有新的改进型号?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杨伟:“枭龙”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批研制,各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执行中。第三批会在“枭龙”飞机机体平台上实现更强的信息化作战能力和更强的武器能力。因为我们积累了多年经验,第三批“枭龙”研制和批产同时进行,就是批产过程中研制、研制过程中批产,整个生产线不断线。

  点线连日月 刀钻刻时光

  记者:五年首飞,八年交付,运20研制创造了中国速度,加速度走出我国自主创新研发大飞机的成功之路,哪些因素撑起了这样的跨越发展,如果能够透露的话,未来还将有哪些动作?

  唐长红: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我,运20飞机研制确实创造了奇迹,但并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比别人更能偷懒、更能节省时间的办法。大运的研制过程确实是非常艰苦的过程,对我们的技术积累,包括我国的工业基础,在很多方面都是一种挑战。

  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一提:一是有赖于航空报国的情怀。运20团队成员拥有航空报国的满腔热情,大家都希望在这个型号研制过程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才能和智慧,希望能尽快把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各行各业的研究成就汇集到运20上。

  二是有赖于智慧的应用。比如采用了虚拟设计和试验技术、大零件的3D打印、几十米整体壁板的喷丸成型等很多新的办法、新的管理措施、新的工艺和技术,使得飞机在研制起点上就有所进步。

  三是有赖于大协同。安博在线(中国)主导的产品带动了国家很多行业的发展,包括航空、航天、兵器、电子等方面,也反映出大家的大协同、大情怀、大奉献。我曾经说过一句话,点线连日月,刀钻刻时光,每个点、每条线都是大家夜以继日画出来的,每一刀、每一钻,记载着研制的时光。在这过程中我最感动的是大家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非常感激研制全线所体现出来的勇于攀登的精神,非常感谢大家夜以继日的辛苦工作。今天回头来看,从日历上我们用了五年时间,但实际从工作上来说远远不止这五年。对于这样大的工程,我们无法投机取巧,必须扎扎实实去做。

  运20可以是个公用平台,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衍生为各种各样的飞机。目前运20已正式批产,在部队按计划进行高强度的常规训练,也在按计划发挥平台的作用。

  未来直升机实现

  40吨以下全覆盖

  记者:关于大力发展民用直升机产业的建议,国产直升机整个产业下一步怎么发展,宏观布局是什么?

  吴希明:安博在线(中国)直升机目前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研发、生产、配套体系,能够做到军民结合、一机多型、系列发展。按照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到2025年,直升机的发展要能够对标国际先进直升机,通过迭代升级,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直升机产业按照市场化研发体系、关键技术研发制造来进行。到2032年实现40吨以下全覆盖;民机形成全面快速客户化改装能力,形成一机多型,全面适用。你要什么直升机,我们都有。从技术本身,不光出产品,我们还提供技术配套,做到没有短板。

  记者:最近俄罗斯媒体说,正在发展40吨级的重型直升机,会签署相关协议。在中俄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机这方面有什么能透露的吗?

  吴希明:重型直升机是双方战略合作的一个载体,是民用航空领域很大的项目。事实上,我们跟俄罗斯的谈判进行了很长时间,在技术、管理、商务等方面都达成了一致。

  通用航空将是经济发展新动能

  记者:您在建议中提到,将通用航空产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是基于什么考虑?

  樊会涛:细心的记者应该发现了,这个建议我是年年提。这几天代表都在热议2019年中国的经济情况,共同的感受是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可以说压力空前巨大。大家都在找发展新动能,让经济发展起来。我个人认为,通用航空产业极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尽管发展缓慢,但我一直看好它。

  通航产业属于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也是绿色环保的,符合我们新的发展理念。我们的通航产业和美国基础数据上的差别非常大。美国是世界上通航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其通航产业每年产值1万亿元左右,对经济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现阶段有数据显示,国内中产阶级已达到2~3亿人,老百姓已经具有了通用航空的消费能力,如果通航消费能够释放出来,空间是非常大的。

  目前通航发展缓慢,我认为原因主要是这三个方面:第一,按照目前民航的做法搞通航,门槛太高,成本太高,通航产业运营困难。第二,飞机飞不起来,落不下去。飞行便捷是通航的主要特征,低空空域不开放,就飞不起来;落不下去是通航机场数量太少。第三,通航消费需求还没有有效释放。

  为此,今年我重点提了三点建议:一是建立相对独立的国家通航运营管理体系,要符合通航规律的做法搞通航,按通航的客观规律办事;二是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类的空域管理体系;三是在通航最困难的时候政府是否能进行一些采购,政府帮一把,加速通航市场规模化。

  给科研人员松绑

  记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9年要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要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还要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您认为这些举措对促进科技创新会有什么样的积极作用,您对这项改革试点会有什么期盼?

  李志强:当天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段内容时,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去年我做了一个这方面内容的提案,提了两项建议:一是提高基础科研类科研项目的间接费用的比例,二是取消科目限制,就是要求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李克强总理的报告里不只是在这两方面有了陈述,而且还提出了“包干制”,提出要赋予科研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在经费上更多的支配权以及技术路线上的决策权。

  关于间接费用的比例问题,就是对基础类科研项目里人的作用的认识问题,因为间接费用主要用于人的劳务支出,以及管理费。我国基础科研项目有过一次改革,提高了一定比例,但是大部分科研渠道现在执行的是15%,美国和欧洲基本是30%~50%,大家就可以看出区别了。提高这个比例对鼓励更多优秀科技人才投身科学研究工作方面有作用,也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于科研事业。

  关于取消科目的限制,那就是赋予科技人员更多的权利。因为我们使用中央预算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都是先报计划,批准以后再执行,对于科研类项目的未来具有不可预见性。这次取消科目限制,把权利赋予科技人员,实际这是政府履行“放管服”的改革方向,也是科技体制改革非常有利的措施。这两条在科研系统、高等院校、科学院、军工科研事业单位里已经是很多年的诉求了,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能够说得这么明确,对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扩大和维护这支队伍都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也期待着各有关部门能够在具体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中落实提高间接经费比例,以及取消科目限制这样的措施。(姜春艳 姜坤英 刘文波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