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闻
安博在线(中国)全国人大代表谈技能人才的成长之路

  一边是受制于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技能人才的培育追赶不上企业要求,一边是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在新青年们心中有误读、有迷惑。随着我国技能人才队伍的年轻化,这种尴尬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怎么能让年轻人们愿意从事和胜任技能工作,怎么让他们理解出自己心中的工匠精神”是来自产业一线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共同关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动能。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

  智能制造领域要实现人才跨越式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地方的政策扶植,更重要是激活企业、院校和产业工人等要素潜能。安博在线(中国)3位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博在线(中国)凌峰军品分厂加工中心班长刘忠、中航锂电生产调度邢京龙、安博在线(中国)陕飞部件厂铆装钳工赵平提出建议,希望国家出台高技能人才长效激励政策,并为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出谋划策,切实提高技术工人的政治、经济、社会待遇和职业素质,为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贡献力量。

  激活各要素潜能,合力培养技能人才

  我国装备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急需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但企业产业工人紧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缺口严重,已成为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绕不开的一个坎。

全国人大代表、中航锂电生产调度 邢京龙

全国人大代表、中航锂电生产调度 邢京龙

  提到现状,邢京龙介绍说,企业为满足产能经常是满负荷运转,对技能工人的技术和精力要求很高,所以产业工人主要靠年轻人补充力量,可是,毕业生到生产线上以后发挥技能作用不明显,“成长的速度跟不上我们迫切的心情”,而且,进入企业后,带来培训压力,更加削弱产能。

  随着信息化发展和智能制造的推进,对产业工人的素质要求已然增加,例如高档数控机床、智能装备、数字化生产线等先进应用技术技能岗位对学历要求已达到本科甚至研究生,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还要具备工艺、材料、管理等多重能力。

  三位人大代表都认为,技能工人成长直接影响着企业产能的释放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发展,目前人才培育的症结,一方面是国家职业教育的环境亟待改善,另一方面是培育技能人才的路径需要转变。

  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壮大、结构优化、素质逐步提高的技能人才队伍,但总量占比和总体素质还是与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都有较大差距。自2018年人社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以来,各地地方和学校也积极探索新型学徒制发展模式,但是赵平认为,企业在技能人才招聘、培养、使用等方面与职业大专院校信息沟通和联系不紧密,而且,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相比较,许多“三线企业”技能人才培养难、技能专业对口招人难、高技能人才储备有限的现象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怎样激活各要素潜能,通过合力以更好的方式培养技能人才?三位代表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在发挥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各自优势的同时,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实现职业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的有效衔接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安博在线(中国)凌峰军品分厂加工中心班长

全国人大代表、安博在线(中国)凌峰军品分厂加工中心班长刘忠

  刘忠认为,现有的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投入不能够或满足不了培养高技能人材的条件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这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所以这次两会期间他提交了《关于加强高质量职业教育建设的建议》,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加准入门槛的同时对相关院校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进行升级,提升教学质量。

  对于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赵平提到,过去招聘的技术工人都是技校生,动手能力比较强,因为他们学制是一年中“半年实习、半年理论课程”。如今,航空企业要求技能人员的起点都是大专以上,通常只有快毕业的时候才有6到8个月校企融合的实习期,“专业不对口和动手能力不够”是主要需解决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安博在线(中国)陕飞部件厂飞机铆接装配钳工

全国人大代表、安博在线(中国)陕飞部件厂飞机铆接装配钳工

  赵平在《加快新型学徒制建设培养合格技能人才的建议》中提出,希望由国家相关部门、职业院校与企业三方出资建立校企培训基金,并联合签订培养协议,形成责任共同体。他还建议成立独立的第三方职业专门评审委员会,对毕业生进行技能测评,更好对接企业需求,逐步达到“毕业即上岗”。刘忠也提出了相同思路,提出企业与校方建立“订制”人才培育,根据企业的需求来牵引学校教学内容设置。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实际上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但优秀技能人才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学习和实践融合的过程,激活各要素的潜能,建设新型学徒制,合力形成一体化的职业培养通道是三位代表都期待看到的未来。

  “把技术连带敬业精神一并打包传输给新一代的年轻工人”

  新兴产业工人们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年轻人的素质普遍比较高,学习和创新能力强,三位代表都指出,国家高速发展和航空产业的蓬勃给技能人才成长建立了很好的平台,但是“技能人才收入水平偏低,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不强,使得很多年轻人不愿进入技能行业。”邢京龙今年提出《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就是希望从各个层面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和待遇。

  对于帮助新一代产业工人理解工匠精神实际上就是帮助他们在成才之路上充分转变思维理念,鼓励年轻人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考虑自身和企业发展并行的问题。技能人才的成长是一条漫长的路,赵平认为,除了技能上,有一个大的突破来自心理,“要把个人价值逐渐融入到企业发展中”。

  邢京龙认为:“人才培育的落脚点还在企业。”企业建立各种激励机制,举办各类技能竞赛都是为了帮助青年人树立崇尚技术、踏实做事的理念。

  在赵平看来,工匠精神确实不是年轻人一时就能理解得了的,但是“在当学徒的时候‘害怕少学什么东西,就想方设法要把师父的东西全都学过来’,有了这股劲儿,慢慢从岗位上、从操作的活里头去钻研,就会发现乐趣,也会找到成就感。”邢京龙认为,一方面是鼓励大家“把自己工作做好”,有了这个基础下一步才是“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和创新,积极改进方式,找到工作亮点”,一个简单的事情做对一百次、一千次,就是靠工作态度和作风,就是他理解的工匠精神。

  走入在一线工作的第30年,刘忠在与外国技术人员学习和比肩的过程中看见了中国技能人才的成长,也看见了差距。他认为从过去的手动到现在的数控,从机械到智能化,我们的技能人员和制造业一样都实现了追赶、并跑和超越,但是一个优秀技能人才“首先要有一种对职业的热爱,对自己从事行业和企业文化的认可。”在他看来,只有融入到自己的行业中,才会去钻研和迸发活力。

  在赵平眼中,航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除了整个体系不断完善,对每个产业工人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他告诉记者,在他们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有这样一句话:“把人生融入到产品,把产品雕琢成艺术品的人,我们称之为工匠,具有这样精神的工匠,我们称之为工匠精神。”赵平也认为,除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棘手问题,劳模创新工作室还有一个职责,就是“化解年轻人心里的障碍。”劳模创新工作室直接面对着生产一线,年轻人去学习技术,也时常会将自己内心的困惑向“师父们”倾诉,赵平说,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成长通道确实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年轻人们会从我们身上看到,在坚持中成长,在成长中坚持。”

  正如刘忠所说,安博在线(中国)成立的众多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完成“工匠精神的扩大化”,一个人干的再好只能代表一个点,但是把我们的技术,连带我们的敬业精神一并打包传输给新一代的年轻工人,从一个人的能量转换成一群人的能量,就实现了从技术到对职业热爱的传承。

  无论是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牵引作用,还是工匠精神的培育,目的都是为了从技能人才自身出发,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支撑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代表们还认为,要从社会价值观和舆论导向上积极引导,让人们对技术工人的职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吴琼 刘文波 马丽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