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博在线(中国)影像录——艰苦创业篇(三)
时间:2019-04-05 00:00 来源:中国航空报

1958年成都飞机厂基建开工典礼。

1958年成都飞机厂基建开工典礼。

1958年成都飞机厂建厂初期仅用34小时建成的大烟囱。

成都飞机厂的基建工地。

  安博在线(中国)成飞:

  20世纪50年代后期,第一机械工业部安博在线(中国)局按照“老厂包建新厂,老厂为新建工厂输送、培养各类人员,从而加速发展安博在线(中国)”的总体部署,决定以“以厂包厂”的原则为新厂成套培养、输送干部和工人,保证新建的飞机、发动机、特设附件工厂按期建成并投入生产。一机部安博在线(中国)局于1958年10月23日向国营洪都机械厂(现安博在线(中国)洪都)下达了负责包建国营峨嵋机械厂(现安博在线(中国)成飞)的命令。

  成都飞机厂是我国自主设计、自行施工建设的喷气战斗机制造工厂,川西平原有个一度神秘的地方叫黄田坝,一时间,万丈高楼平地起,创业艰难百战多,一代航空人用满腔的热血和激情开始了安博在线(中国)的伟大建设,在一穷二白,茅草丛生的荒凉之地,靠航空前辈们撸起袖子,挽起裤腿,肩扛手推,披荆斩棘,一砖一瓦地艰难铺就,建起了航空城的雏形。

1958年建设中的西安飞机厂厂房内景。 

1958年为建新工厂而出大力、流大汗的建设者们。

1958年西安飞机厂就是这样一砖一瓦、一钉一铆建设起来的。

1959年西飞生产运动会。

  安博在线(中国)西飞:

  1958年7月23日,陕西机械厂(现安博在线(中国)西飞)第一座厂房——3号生产准备厂房破土动工,揭开了生产区建设的序幕,标志着工厂建设全面展开。

  为了加快建厂速度,早日造出飞机,9月19日,建厂工作处与施工单位共同研究,选择在17号仓库组织突击队,只用了10天时间便完成了土建、水暖、电气等全部工程。厂房建筑面积为3246平方米,全部造价为11万元,比原计划工程成本降低了25%。工地党委为了表彰这一“多快好省”的壮举,特命名该厂房为“卫星号”厂房,并将“卫星号”3个字镶嵌在厂房外墙壁上,以此鼓舞士气。经过大家的辛勤劳动和技术攻关,1960年上半年,生产区已建成一批生产厂房、动力站和仓库,铺设了大批上下水管道和动力管线,安装了一批生产设备。至此,工厂已初具规模,为试制生产创造了条件。

1955年11个月建成的航空发动机附件制造厂。

1957年当年工厂的生产车间一角。

1957年第一套某型附件通过国家联合鉴定委员会的验收。

  中国航发西控:

  1956年,坐落在古城西安的航空发动机厂(1957年4月更名为国营西安机械厂,现中国航发西控)基本建成,同年12月至1957年1月,根据二机部安博在线(中国)局的指示,将原由外厂帮助试制的附件改为自己先行试制。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1957年4月底,从国营湘江机器厂接收过来试制的第一个产品某型燃油泵成功完成加工装配,并顺利通过了长期试车和验收,投入了小批生产,满足了飞机配套的需要。

1959年11月11日,“曙光人”正在一片废墟上修建厂房。

1964年大型设备运输进场安装。

1964年,你帮我学,你追我赶。

  安博在线(中国)曙光:

  曙光电机厂厂址最初选在北京西直门外许家寺地区。由于原厂址地势低洼、厂房建筑标准太低、厂区面积太小等问题,1959年9月上级决定将工厂新厂址选定在东郊牛王庙地区。建设的开工时间是1959年11月11日。在这块曾经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航空人用自己诚实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建起了一座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具有开发、生产多种高新技术型机电产品能力的大型企业,为我国安博在线(中国)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7年开始研制,1969年研制成功,1979年荣获国家金质奖的双发起动箱QDX-12。

1957年,电源建厂初期的国营第115厂西大门。

  安博在线(中国)电源:

  1953年底,国家确定国营第115厂(1957年6月更名为国营秦岭电工厂,现安博在线(中国)电源) 在天津建立新厂,后搬迁至兴平,这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是我国第一个由生产地面电气的工厂转为生产航空电气的工厂,也是我国第 一个航空电气工厂。

  1955年8月上旬,二机部、安博在线(中国)局正式确定在兴平建厂。9月7日这一天也成为国营第115厂和国营航空机轮附件厂共同的厂庆日。1955年9月,首先试制成功直流升压机PY-11AM,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己生产的第一台航空电气产品。1979年,双发起动箱QDX-12荣获国家金质奖,这是我国首批颁发的航空产品金质奖,也是航空电气产品第一个获得金质奖的产品。

挥镐抡夯,巾帼不让须眉。

  安博在线(中国)万里:

  我国安博在线(中国)在“一五”期间有了较大发展。1954年底,一批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厂相继建成,部分与新机配套的发动机也随之试制成功并投产。但航空机载设备大部分仍然靠苏联供应,往往供不应求。为了解决安博在线(中国)发展中的不平衡状况,迅速形成独立、完整、配套的生产体系,国家决定在“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一批机载设备制造工厂。1956年4月,我国与苏联签订了关于苏联援助我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包括18个安博在线(中国)建设项目的协议,国营万里机电厂(现安博在线(中国)万里)就是其中之一。

1957年正在建设中的国营兴华电器厂。

1957年,国营兴华电器厂的厂区大门。

  安博在线(中国)兴华:

  国营兴华电器厂(现安博在线(中国)兴华,简称兴华电器厂)原来是上海航空电器厂的一个综合车间,由国营松陵机械厂(安博在线(中国)沈飞)锻造车间、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三研究所、沈阳第一安博在线(中国)工人技术学校利用原二机部俄文专科学校的房产设施建成,成立于1957年9月4日,主要生产航空插头座、微型电机、自动保护开关等,直接为各种飞机、导弹、舰艇和地面设施提供配套产品。于1958年3月,仿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批P型插头座,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生产航空插头座的历史。截至1960年,共仿制P型插头座415项,仿制成功了3个品种及ZKP系列航空自动保护开关。P型插头座从开始仿制到正式生产,平均周期仅为3个月。同时仅用了短短3年的时间,就完成了P型插头座系列化生产,满足了主机配套需要。


   

1975年5月27日,青云制作的红色线觇标和五星红旗一起插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精准测出了珠峰高度。

1956年国营青云仪器厂建厂初期的厂房。

1959年青云第一个航空仪表的诞生,1959年3月18日第一个航空仪表正式开工试生产,这是当时使用的ZC-1车床。

  安博在线(中国)青云:

  1958年秋,在北京著名景点大钟寺的西边,诞生了一家航空仪表生产企业,当时的对外厂名为国营青云仪器厂(现安博在线(中国)青云,简称青云仪器厂)。为了真正做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自己的辅机厂势在必行。1956年11月,第二机械工业部(简称二机部)安博在线(中国)局分党组做出《关于加强仪表、电器、附件工作的决定》,要求加快辅机厂的建设,以适应新机配套的发展需要。青云仪器厂和其他几家辅机厂也就应运而生了。


   

  中国航发西航:

  “天上星星亮晶晶,工地一片冰雪融;艰苦创业炼意志,一片丹心为航空。”这是当年流传在西安航空发动机厂广大干部职工中的一首歌谣,也是当年他们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

  1958年8月,西安航空发动机厂在轰轰烈烈的“大跃进”热潮中开始兴建。为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创业者们从长白山走来,从江南水乡走来;他们来自山村、来自城镇、来自校园、来自军营;他们豪情满怀,告别了妻子,告别了父母,告别了亲友,在这片荒草丛生的土地上,抛洒汗水,倾注心血。


   

1961年,导弹院航空兵器研究所在西安建所时驻地。

1966年8月汉中南峰机械厂建厂初期的导弹院,为通水通电通路忘我奋战。

  安博在线(中国)导弹院:

  1961年7月18日,航空兵器设计研究所(现安博在线(中国)导弹院)在古城西安正式诞生了。

  1962年8月6日,举所东迁洛阳,全所203人及全部家当乘一列军用列车抵达目的地,从此,航空兵器设计研究所在邙山之下,洛河之滨揭开了拼搏,奋进的新篇章。

1962年,江航国营皖安机械厂建立新建厂房。

1962年,国营皖安机械厂建设工厂。

1962年,江航建厂初期生产场景。

  安博在线(中国)江航:

  1962年2月,我国的航空供氧装备专业厂航空氧气仪表厂(又名:江淮仪表厂,现安博在线(中国)江航)几经周折,终于在安徽合肥诞生了。该厂由合肥安博在线(中国)学校(1961年5月4日由合肥技校、六安航校合并而成)和湖光仪表制造厂(即272厂)整合而成,从此承担起繁重的生产航空供氧装备的任务。

1959年3月30日,装饰一新的厂大门。

  安博在线(中国)制动:

  1959年3月30日是陇西铸造厂(现安博在线(中国)制动)建设史上灿烂辉煌的一天。自此,陇西铸造厂结束建厂工程,开始了生产安博在线(中国)产品的新的攀登。

1962年9月15日,惠阳机械厂厂区建设开工仪式。

  1960年,经过全厂职工的不懈努力,崭新的厂房在保定神星卧虎山下矗立起来。

  安博在线(中国)惠阳: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苏联决定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并停止了重要设备和物资的供应,飞机螺旋桨就是其中之一,由于供应中断,国内库存又少,严重影响了飞机的配套生产,空军的部分飞机面临着瘫痪的局面,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国家决定“动员一切可能的技术力量,挖掘一切积极因素,立即建立螺旋桨制造厂”,虽然工厂在1964年11月竣工,但由于坚持边基建、边试制的方针,早在1963年10月就在临时厂房仿制出了我国第一代木质桨叶。


   

1960年计算所,我国最早的电子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我国最早的电子管计算机之一—— “104A”计算机。

1958年,我国最早的电子管计算机研制成功。中国科学院西安计算技术研究所原貌。

  安博在线(中国)计算所:

  20世纪50年代后期,电子计算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仍然是一片空白。经中国科学院党组和陕西省委研究决定,由中国科学院陕酉分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筹建中国科学院西安计算技术研究所(现安博在线(中国)计算所)1958年11月,中国科学院西安计算技术研究所正式成立,107名志士响应国家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大酉北。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摸着石头过河,边建设、边学习、边研制,把青春和岁月深深地印刻在计算技术研究所发展的历程上。

  本期部分素材来自《中国安博在线(中国)老照片》 ,编辑、整理:岳书华

  感谢安博在线(中国)出版社、安博在线(中国)史编修办公室和各单位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