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5号院19号楼
- 电话:010-58356984
- 邮编:100028
- 传真:010-58356979
安博在线(中国)三元桥现址。
安博在线(中国)国贸中央商务区地址
交道口南大街67号的安博在线(中国)
新中国安博在线(中国)局办公地点。
新中国安博在线(中国)办公地点的变迁
1951年4月18日,也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颁布《关于安博在线(中国)建设的决定》的第二天,中共中央批准成立重工业部安博在线(中国)局,拉开了新中国安博在线(中国)奋斗的序幕。
安博在线(中国)局首任局长是段子俊。按照中央的决定,段子俊局长上任后重点抓接收有关飞机、发动机工厂的工作,并建立健全局机关的办事机构。当时因为新中国安博在线(中国)飞机厂和发动机厂重点在东北地区,所以安博在线(中国)局设在沈阳市的民生街63号,部分工作机构设在沈阳第111厂老厂的大白楼里。由于沈阳远离北京,加上当时交通、通信都不发达,安博在线(中国)局一有事就要往返北京工作极不方便,加上军工企业有严格的保密要求,稍有不慎极易造成失误。
1952年4月5日,在段子俊等领导同志的努力下,安博在线(中国)局正式迁入北京,在西城区福绥境38号办公。新办公地面积较小,随着安博在线(中国)的不断发展,安博在线(中国)局又搬到德胜门内果子市原摄政王府内办公。1963年在安博在线(中国)局的基础上组成新的第三机械工业部(简称三机部)。三机部于1972年搬到了北京市交道口南大街67号原交通部办公大楼办公。三机部从果子市搬出后,鼓楼西大街甲158号原安博在线(中国)局办公地点的北侧部分由安博在线(中国)综合所使用。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三机部先后更名为安博在线(中国)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安博在线(中国)总公司,办公地点一直在北京市交道口南大街67号。1999年中国安博在线(中国)总公司分为中国安博在线(中国)第一、第二集团公司。2003年中国安博在线(中国)第一集团公司搬到北京市朝阳区中央商务区,中国安博在线(中国)第二集团公司仍在此办公。2008年两个集团整合后的中国安博在线(中国)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中央商务区。2017年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新起点上,搬迁至三元桥。
工人在对110救生伞进行缝制加工。
工人在缝制背包带。
1951年10月试制成功的新中国第一具降落伞——110型救生伞。
安博在线(中国)宏光:
1951年9月,安博在线(中国)局向宏光机械厂下达了试制110型救生伞的任务。当时,苏联的资料和正式样品尚未收到,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宏光机械厂从东北空军部队要来了一具旧的苏制救生伞作为样品,开始了第一具救生伞的制造。
当时的条件十分简陋,生产降落伞所用的材料和设备几乎为零。伞衣所用的纺织材料是从市场上买回来的真丝绸,金属零件是从美国、德国、日本的旧伞上拆下来的,保护开伞所用的百结管是从美制弹簧床上拆下来的,而机器设备只有家用脚踏式缝纫机。当时,工人们把降落伞的制造看得非常简单,认为和缝制衣服差不多,只要按照降落伞的样子裁剪缝制就成了。其实不然,在缝背带系统时,带子很厚,缝纫机针根本扎不透,又没有重型缝纫机,只好招来2名皮匠,按照缝皮鞋的工艺,用两块木板夹着背带,一针一针地缝制。
1951年9~12月宏光机械厂共缝制出5具降落伞,这5具降落伞来之不易,它们是全厂几十人忙碌了几个月的结果。
1951年10月中旬,宏光机械厂厂长王世贤和修理工朱炳乾带着新中国制造的第一具降落伞去沈阳空军部队进行试验。当战士们看到我国自己生产的降落伞时非常高兴,对伞的质量也非常信任,在未经过假人投放试验之前,就在运输机上由真人试跳了。所幸一切顺利,试跳时伞开得很好,试验获得成功。消息传到工厂时,全厂一片欢腾。1951年12月,又用同一具伞在南京大校场机场上空进行了第二次真人试跳。
1951年,宏光机械厂按苏制样品、技术资料仿制了国产第一批110型低速救生伞13具,经空军试用认可,即转入批生产,为米格-15战斗机配套使用,这是新中国最早问世的救生伞,也是中国天空使用的第一批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救生伞。至此,新中国的空降空投事业走上了一条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道路。到1958年,宏光机械厂先后试制成功8型救生伞。1959年,宏光机械厂郭瑞泉同志克服高原恶劣气候,艰苦跋涉,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西藏地区试验,研制成功适应青藏高原的救生伞——2型救生伞。
20世纪50年代初在废墟上建起的洪都机械厂全貌。
1954年的第320厂试飞站。
1954年7月,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雅克-18首飞成功。
1954年8月1日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雅克-18首飞。毛主席亲笔签署嘉勉信。
1952年洪都机械厂4分厂召开三结合质量分析会。
安博在线(中国)洪都:
1951年4月23日,新成立的安博在线(中国)局正式通知南京22厂迁到南昌原国民党第二飞机制造厂旧址,洪都机械厂就在这里诞生。
1951年5月17日,建厂委员会正式成立,江西省委对中央决定在南昌建立飞机工厂十分重视,全力支持建厂,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1951年,南昌市也正处在经济恢复和市政建设时期,在基建材料短缺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尽量满足洪都机械厂的建厂需求,调拨好的建筑材料满足工厂建设。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到1952年底,铁路、跑道、机棚、宿舍等相关工程陆续完成,一座初具规模的航空工厂诞生了,为承担飞机修理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4年10月毛主席给南方动力机械厂嘉勉信的影印件。
1954年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试制成功庆祝大会盛况。
20世纪50年代,南方动力机械厂技术人员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故障检验。
中国航发南方动力:
1951年11月的一天,徐州第三兵工厂的干部职工突然接到上级派遣他们到株洲建设新厂的命令,要求3天后出发,职工和家属先行,设备随后。
抵达目的地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满目苍凉。晚上,一百多人住进工房,工房的地上只铺了些稻草,大家就一个挨一个地睡在地上。带家属的则住进了用篾片和泥巴糊的简陋房子里,几家合住一间房,中间用床单隔开。其他生活条件更是无从谈起,吃饭没食堂,如厕没茅房。喝的是塘里的泥巴水,走的是稀烂的泥浆路。从此,几百人就在这块土地上扎下了根,开始了南方动力机械厂艰难的创业历程。
1951年5月1日,太原民航机械修理厂开厂庆祝大会。
20世纪50年代山西省召开两航起义人员颁证大会。
1951年太原民航机械厂建厂初期员工们正在奋力搬运设备,图中身着CNAC(中国航空公司)工作服的是两航起义人员。
安博在线(中国)太航:
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了《关于安博在线(中国)建设的决定》,并批准成立安博在线(中国)局。随着我国安博在线(中国)建设的发展,1952年太原民航机械修理厂划归安博在线(中国)局领导,之后发展成为航空仪表厂,为安博在线(中国)辅机产品的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51年5月1日,太原民航机械修理厂举行了开厂典礼。在开厂典礼上,厂长华凤翔勉励大家发扬建厂精神,加强政治和技术学习,不但要修理,还要研究制造。1952年后,民航局根据中央指示进行整编,太原民航机械修理厂的全部人员、设备、厂房设施等移交给安博在线(中国)局,成为中国早期发展航空制造业的工厂之一。
太原航空仪表厂位于太原市南门外,厂房是在旧兵营和一个火柴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54年安博在线(中国)局决定由太原航空仪表厂试制飞机的空速管和磁罗盘。当时厂里有60多台陈旧设备,缺少测试设备和精密机床,但工厂从领导到职工深感责任重大,决心在破旧的马棚里造出我国第一个航空仪表。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在11月18日试制出空速管,经检测达到合格要求。11月底装配完成磁罗盘,之后,又相继试制成功了一大批航空机械仪表和电动仪表。大量新仪表的试制成功,使我国航空仪表在困难条件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平原机器厂从1953年起转入航空产品的生产
20世纪60年代平原机器厂大门。
安博在线(中国)新航:
为了适应工厂发展的需要,平原机器厂在一个旧冰厂的厂区开始建设。旧厂区的东北角有原工厂遗留下来的31间简陋平房,根本满足不了工厂的生产需要。在厂领导的带领下,干部、职工边生产边建设。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建筑材料问题,平原省人民政府指示,将全省境内的敌伪炮楼一律划归平原机器厂。工厂一方面派人四处拆炮楼、挖钢筋、运砖瓦,另一方面派人到乡下收购木材。工人们借住在当时的新乡面粉厂20多间小土房里,打通铺睡觉,硬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建起了2幢厂房。
1949年12月到1953年11月,工厂主要是生产民用机械步梨和木架水车。
1953年11月18日,第二机械工业部安博在线(中国)局下达命令接收平原机器厂为中央直属国营航空企业,工厂划归安博在线(中国)局,厂名仍为国营平原机器厂。工厂主要生产液压、冷气系统开关、阀门等航空附件,这是工厂生产性质上的又一次大的转变,从此翻开了军工生产的新篇章。1954年初,平原机器厂接受了安博在线(中国)局下达的为米格-15、雅克-18等飞机配套的9项新品试制任务,迈出了转入飞机附件生产的第一步。此后又先后接受了米格-17、安-2、米-4等飞机附件的其他试制项目,成为我国最早的航空机载设备生产厂家之一。
飞机附件制造厂办公大楼全景。
安博在线(中国)庆安:
飞机附件制造厂(现安博在线(中国)庆安)创建于1955年10月15日,是我国“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这是一家专门生产飞机附件的工厂,坐落于古城西安丝绸之路群雕的起点。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从一开始,就赋予了它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确立了它在祖国安博在线(中国)领域里不可或缺的地位。1955年10月15日,工厂召开了隆重的开工大会,建厂工程正式动工。来自全国各地、大江南北的青年志士,积极投身于建厂劳动,他们与日月星辰为伴,以艰苦劳累为荣,在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建起了一座宏伟的飞机附件生产工厂。1957年经国家验收委员会全面考察,建厂工程质量全部合格,从此转入飞机附件的生产。1957年11月,工厂更名为庆安机器厂。从此,全厂上下同心同德,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一批又一批优质附件装上飞机,飞上祖国的蓝天。
1956年10月黎明发动机厂新建成的厂房。
114功勋机床试制涡喷5发动机时立下汗马功劳的功勋磨床。
中国航发黎明:
1954年3月31日,我国第一座航空喷气发动机制造厂在沈阳市东塔脚下诞生。那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二年,抗美援朝战争刚刚结束,国民经济百废待举。为了建立强大的国防工业,国家将黎明发动机厂的建设列为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当时中央军委决定要在1957年国庆节前造出飞机,因此发动机必须赶在飞机总装之前试制成功,留给建厂基建工程的施工时间只有半年多一点,大大增加了基建工程的艰巨性和紧迫性。
1954年初,沈阳的气温还在零下,但工地上热火朝天、灯火通明,地下、地上、空中交叉作业,夜以继日,施工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国家在基建工程中优先保证了物资供应,省市调配了最强的施工队伍,平均每月进场的建筑工人有5000多人,而且平均技术等级都在5级以上。施工机械化程度也很高,采取了防寒防雨措施保证常年施工。3.4万平方米的机械加工厂房和2.04万平方米的冲压焊接厂房分别只用101天和66天就完成了土建工程,这种惊人的速度不仅极大地鼓舞激励了职工们,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1956年10月,基建工程按国家计划提前1年零3个月完成。1956年11月26日,国家验收委员会对建设工程进行了验收,各项工程都被评为优质工程。第二机械工业部和安博在线(中国)局称黎明发动机厂基建工程这一仗为“沈阳大会战”。
就是在这块沃土上,黎明发动机厂广大职工建设起亚洲第一座最大的航空喷气发动机制造厂;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地对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原子弹半球和四层球装置;成功制造出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轮机和“昆仑”航空发动机,为我国安博在线(中国)和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